1.豬場選址原則
豬場建設地應遠離村鎮、交通要道、其它畜牧場3公里以上,遠離屠宰場、化工廠及其它污染源。向陽避風、地勢高燥、通風良好、水電充足(萬頭豬場日用水量約100-150噸)、水質好、排水方便、交通較方便。配套有漁塘、果林或耕地。
2.豬場布局
豬場布局應設置四區,即生活管理區、生產配套區(飼料車間、倉庫、獸醫室、更衣室等)、生產區和種豬運動區;生產區應包含繁殖、保育、育肥區,每區應相距10米以上;配種舍、懷孕舍、保育舍、生長舍、育肥(或育成)舍、裝豬臺建設,應按從上風向下風方向排列。配種舍要設有運動場。
3.防疫環境與生物安全
豬場大門需設消毒池并配備消毒機,車輛要消毒;設人員消毒通道,進入人員登記消毒;豬場周圍禁止放牧,協助當地周圍村鎮的免疫工作;設圍墻、防疫溝及防疫林。
4.糞尿處理與環保
建場前要了解當地政府30年內的土地規劃及環保規劃、相關政策,因地制宜配套建設排污系統工程,特別應注意沼氣配套工程的建設。
5.豬場各類豬舍設計原則及參數
原則:產房、保育舍按生產節律分單元全進全出設計;豬欄規格與數量的計算,產房兩欄對應保育一欄,保育與育肥欄一一對應;先設計好生產指標、生產流程,然后再設計豬舍、豬欄。
主要參數:以飼養500頭基礎母豬、年出欄約1萬頭商品豬的生產線為例,按每頭母豬平均年產2.2窩計算,則每年可繁殖1100窩,每周平均分娩20-21窩,即每周應配種24頭(如果配種分娩率85%)。產房6個單元(如果哺乳期3周、仔豬斷奶后原欄飼養1周、臨產母豬1周、空欄1周),每個單元20個產床;保育5個單元(如果保育期4周、空欄1周), 每個單元10個保育床;生長育肥16個單元(如果生長育肥期15周、機動1周), 每個單元10個育肥欄;肉豬全期飼養23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