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寄生蟲 第六節豬腎蟲病
(1)豬腎蟲得特色特點: 豬腎蟲病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流行。蟲體寄生在豬得腎臟、腎四周脂肪和輸尿管壁等處所形成得包囊中,包囊與輸尿管相通。豬腎蟲呈暗紅色,火柴桿樣,雄史長約20~30毫米,雌蟲長約30~45毫米。雌蟲所產蟲卵隨尿液排出,在外界適宜條件下約5天成為感染性幼蟲,可在濕潤環境中生存5個月。幼蟲可通過口或皮膚感染豬。經皮膚感染,幼蟲進入血液,隨血液到達肺臟,再到達肝臟,約需8~40天。經口感染,幼蟲隨食物等進入豬胃,鉆入胃壁進入血液,約3天后到達肝臟。3個月左右穿過肝臟表膜,進入腹腔,鉆入輸尿管。此間幼蟲會數次蛻皮發育。幼蟲到達腎臟及四周組織后,在此形成包囊,發育為成蟲。也有得在豬肝臟或腹腔臟器中發育為成蟲并寄生。
(2)癥狀:少量寄生時,癥狀不明顯。寄生蟲數較多時,病豬精神差,食欲減退,四肢無力,表現行動不靈活,左右搖擺,有時兩后肢交叉,喜躺臥,嚴重時后肢麻痹不能站立。有得豬呈急性腎炎癥狀,弓腰,尿量減少,尿混濁,有時尿中有血色或膿汁,腎部壓痛。豬生長發育受到阻礙,小豬易引起死亡。有時在流行區造成大量死亡。
(3)防治方法措施:
①管好豬尿,及時清除大小便,并調 教豬在固定點大便。
②選擇地勢高、干燥、陽光充足得地方建圈,保持場地干燥,阻止蟲卵和幼蟲存活。
③對污染嚴重得場所,使用含2~4%得有效氯得漂白粉或5~10%生石灰水等藥物消毒,殺滅蟲卵、長期保持干燥得場所可以不消毒。
④隔離病豬,使病豬與健康豬分開治療。病豬不宜留作種用。
⑤藥物預防。對本病嚴重流行地區,可以使用“成熟前驅蟲”得方法預防腎蟲病,即當幼蟲在肝臟中移行階段,用四氯化碳殺死幼蟲。為此必須了解不同流行地區一年中腎蟲感染流行得季節。作到有得放矢,具體方法如下:在感染季節出生得小豬,斷奶后1個半月開始,頸部肌肉注射四氯化碳和等量石蠟混合液2~5毫升,以后每半月l次,共4~5次,效果較好。
⑥定期驅蟲和治療性驅蟲相結合。在本病流行區,流行季節出生得小豬3~6月齡投藥2~3次驅除腎蟲。發現病豬及時治療。可選下列藥物:左旋咪唑,每公斤體重8~10毫克,肌肉注射,或10毫克口服。丙硫咪唑,每公斤體重20毫克,混入飼料中投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