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豬胃腸水腫病介紹
該病病程短,致死率高,發病率為5%-30%,死亡率達90%以上。該病呈地方散發性,一年四季均可發生,尤其早春晚秋季節多見,常見于同窩仔豬中營養良好和體質強壯、生長發育快、斷奶后1-2周的肥胖仔豬。
該病的發生與飼料和飼養方式、飼養環境的突然改變,如飼喂單一或喂給大量精料、飼料單一或缺乏維生素(維生素B、維生素C等)、礦物質(特別是硒)有關;氣溫驟變、飼料突然轉換和并群、轉群以及防疫、閹割等應激性因素都可促使該病的發生;斷奶仔豬從吃乳改為吃飼料,對仔豬來說就是一種強烈應激,而且失去母乳中的抗體保護,加上仔豬本身抗病能力、適應環境能力差的生理特性,也易引發大腸桿菌病。
二、臨床癥狀
主要是突然發病,體溫一般無明顯變化,病初精神沉郁,肌肉震顫,減食或不食,有輕度腹瀉,四肢運動不協調,后軀無力,搖擺不穩,盲目行走或轉圈,或四肢滑動作游泳狀;觸摸表現敏感,興奮不安,叫聲嘶??;體表某些部位的水腫是本病的特征癥狀,病豬常見臉部、眼瞼水腫,重者延至顏面、頸部、腹部等處,指壓水腫部位有壓痕;病程短的數小時,長者可達一周多,致死率高。剖檢可見頭部皮下、胃壁及大腸間膜的水腫,淋巴結充血、水腫,有時水腫亦見于肺,心包積水。
一般依據流行病學,臨床癥狀,剖檢病理變化即可作出初步診斷,要注意與營養不良性水腫區分。
三、預防措施
因該病發病突然,病程短,死亡率高,尚無特效療法,重在預防,現介紹幾種預防措施。
1、哺乳母豬的飼料要全面均衡營養。
2、加強斷奶前后仔豬的飼養管理。
3、斷奶不要太突然,應循序進行。
4、搞好衛生和消毒工作,注意光照,仔豬適當運動,以增強抗病力。
5、接種仔豬水腫疫苗。